自2017年9月集安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农业部、财政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创建单位以来,集安市全力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一是组织领导更加有力。管理机制创新,建立了“领导小组+管委会+国资开发公司+产业协会”四位一体的组织领导与运行管理工作架构,分工协力推进产业园建设。“一心”建设加强,把省级集安经开区管委会整体搬迁到清河镇,全力推进国家人参特色小镇和人参交易中心建设。政策支持有力,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集安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若干政策》,从用地、财税、科技、品牌等9方面支持人参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生产要素更趋集中。资金投入明显加大,整合涉农资金,设立人参产业基金和信贷担保基金,撬动金融保险、社会资本逾55亿元投入产业园建设。产业用地更有保障,坚持参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用好采伐迹地、林下宜参地和耕地,高标准建设人参种植基地17.6万亩;定向安排建设用地171亩,满足人参二三产业发展需要。人才作用充分发挥,成立人参产业专家顾问委员会强化高端智力支持;引进4名人参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评选支持2个人参重大科技项目研发人才团队;培训1000余名人参种植能手;引导创业人才创办人参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76户。专家顾问、急需紧缺人才、研发人才团队、职业农民、创业人才积极作用凸显。
三是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基地质量明显提升,新增“三品一标”认证8个、“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基地13个。精深加工持续增长,益盛汉参等企业6个深加工项目有序推进,新增人参饮品7个。创新驱动更加强劲,投入研发经费7713万元,承担各类研发项目12项,新增发明专利6项,申报发明专利11项,新开发人参食品保健品33个。市场地位更加稳固,清河国际野山参交易中心建设过半,清河人参市场交易额达28亿元,再创新高,辐射整个长白山人参产区。市场主体更加活跃,新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176户,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户,高新技术企业4户。品牌影响更加广泛,新增省名牌产品2个、“长白山人参”品牌授权使用产品14个。
(来源:通化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