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今年,我市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紧紧围绕大健康产业,着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夯实产业兴旺基础,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优化农业结构。我市立足把农产品的商业价值和高端附加值充分挖掘出来,优化特色产业区域布局,鼓励调减籽粒玉米,今年优质特用玉米和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6.5万亩。不断扩大人参、道地中小药材、山葡萄、蓝莓、食(药)用菌等健康养生产业发展,探索绿色康养农业的发展新模式。
做强人参产业。加快推进清河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东方红(通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西洋参基地建设项目、集安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通化县快大人参市场等一批超亿元人参产业项目建设。合理规划平地人参种植面积,鼓励发展林下参。加强人参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保护长白山人参品牌形象。充分利用集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各项政策,推进人参新产品研发,拉伸人参产业链条。加快开发人参文化产品,培育“人参+旅游”“人参+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今年,人参产业规模要实现280亿元,增长15%。
做精林蛙产业。积极探索林蛙大棚养殖,开展林蛙皮骨肉油全方位产品研发与深度加工。今年,全市林蛙产值要突破6亿元。
做响大米产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转化力度,集中力量打造具有通化特色的富硒、火山岩优质水稻产品。鼓励培育壮大和兼并重组区域米业加工企业,拓展线上线下营销网络。积极实施“通字号”精品米品牌战略,用品牌增效益、提升高端市场占有率。全年稻米加工量要达到68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
做靓葡萄产业。加快以集安鸭绿江河谷、柳河山葡萄产业园为重点的标准化基地建设,搞好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强葡萄酒行业整顿规范、企业重组、质量提升和市场营销,开展酒庄文化建设,依托雅罗、紫晶、汇源等酒庄,传承通化葡萄酒文化,打造集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休闲及葡萄酒生产、文化体验和传播等多项功能相融合的全新葡萄酒产业。
做优畜牧业。建设标准化牧业小区20个,畜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改造升级养殖场56个,规模养殖场装备配套率达到80%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抓好林特产业发展。谋划实施总投资15.18亿元的10个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林下中草药、蓝莓、红松果林、山核桃、大榛子等新兴林果业。今年,每个县(市、区)至少新建一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来源:通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