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人参惨淡经营

    为了解延边州当前人参种植存在的问题,延边调查队联合州农业农村局对5户参农和人参加工企业进行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当前参价大起大落、参农盲目种植、银行贷款难、民间利息高等问题亟待解决。
    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人参价格大起大落
    2014-2018年,延边州人参种植面积稳中有升。2016-2018年,受价格、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人参产值呈大起大落态势。
    新栽面积大幅增长。2014-2018年,延边州人参种植总面积增长26.4%。新栽面积分别为217、372、954、1039、1228公顷,增长4.6倍,新栽面积大幅增长必将进一步拉低市场人参价格。
    产值呈“过山车式”变化。2014-2018年,延边州人参价格分别为160、80、60、90、50元/公斤。2018年,全州人参产值较2014年下降36.7%,较2017年最高点下降56.1%。
    非林地栽参发展较快。去年,延边州非林地栽参1079.4公顷,比2014年的123公顷增长7.8倍。非林地鲜参产量1554吨,比2014年的195吨增长7倍。非林地栽参面积及产量的增长是环保形势下保持全州人参主产区地位、推动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技术政策各有所缺
    产业发展问题重重
    低年参价格低,多年参种植难。据专家评估,当前人参市场3-4年人参占95%以上,品质较低。而且受计划外参地面积过多和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过大影响,3-4年人参价格呈大幅下降趋势。据种植户反应,种植1公顷,伐林地栽参2018年价格约30元/斤,5年收益约5-10万元。非林地栽参2018年价格约24元/斤,5年收益约3-7万元,技术差甚至赔钱。由于人参在4-5年时非常易发病虫害,还会面临参体易发空、资金周转期长、维护要求高、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人参种植周期长,资金周转压力大。据参农反映,省内部分县市的参地和人参可以抵押贷款,但目前延边州还没有针对个体参农的贷款优惠政策。据业内人士反映,延边州的人参政策比较系统、规范,技术也达到先进水平,但受资金、人员等因素影响,往往在落实时难以推广到位。
    通过调查发现所有参农对本地市场都不太了解。而州内人参加工企业需要到万良等地采购人参进行加工,导致延边州难以培育完整的人参市场体系,产业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同时调研了解到,部分参农反映参加农业部门的培训,专家讲座偏于理论,听不懂。另外,部分参农对非林地栽参有顾虑,认为政府耕地有红线,未来非林地栽参可能被禁,导致减少栽种面积或持观望态度。
    政府市场内外联动
    树立自身优质品牌
    积极利用资本推动。延边州乃至吉林省人参产业主要的核心问题是规模小、种植散、科技弱,因此不能在市场主导权、定价权上形成强的合力,也就难以形成效益。而要形成合力仅靠政府发力是不够的,要积极吸引外部资本力量,整合资源,形成专业化的人参种植体系。
    努力提高人参价值。首先要适当限制人参产量。在市场逐步扩大之前,人参产量的快速增长对主产区弊大于利。其次要统一划分人参等级标准,确保优质参卖优质价。人参是东北三宝之首,是吉林省的招牌,所以要把人参和旅游、文化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人参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做大做强“长白山人参”品牌,不断提高人参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最后是攻克核心技术。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力度,整合科研力量,大力开展非林地栽参关键性技术攻关。
    充分发挥协会作用,建立长效人参市场定价机制,掌握人参市场定价权。加强行业协会内部管理,促进行业自律。通过良性竞争,加强企业技术、人才、管理能力,避免出现恶性竞争。制定产品工艺,统一行业标准,树立长白山人参品牌的优质形象。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税收、土地使用、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人参加工企业政策倾斜,并且针对不同规模的加工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措施。争取设立州本级人参产业发展资金对重点工作进行支持,突破瓶颈。建立长白山人参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可溯源机制、保障原料生产安全。
    最后密切关注新技术。当前,非林地栽参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销售价格也比林地栽参略低。抚松县与浙江省联合探索北参南种。非林地栽参和北参南种等技术一旦完全成熟且大规模推广,对市场的影响将非常巨大,必须提前加以关注并制定相应对策。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延边调查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