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松县人参产业欣欣向荣

  抚松县坚持走“生态立县、绿色兴县、产业强县”发展之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加快人参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品质调结构,全力做优以人参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通过人参文化、参旅融合的抚松人参发展模式,快速推进人参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使抚松人参产业发展始终走在全省前列。

  健全组织机构,强化人参产业引领

  抚松县最先建立人参产业管理机构。1980年,成立抚松县人参研究所,研究人参栽培新方式、新技术,解决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难题。2005年,组建人参产业发展办公室,完善了人参产业发展的管理机构,负责全县人参产业发展。2017年,成立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委员会,更进一步强化了管理职能,提高了优质化服务。先后出台了《抚松县全面振兴人参产业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人参产业专项基金,为人参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调整种植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建国初期,全县人参留存面积47.2公顷,从事人参生产2084人,现在达到1075公顷,从事人参生产的4.5万人,是建国初期的20多倍。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培育出了“福星1号”“福星2号”地方品种。由于林业政策的限制,调整种植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由原来的伐林栽参向农田栽参、林下种植人参方向发展。在栽培上,实现了基地化、规范化、物网化、朔源化。

  狠抓精深产品开发,拓宽人参应用领域

  规范加工标准,淘汰了大锅蒸小锅煮加工方式。全县人参企业336户,参业龙头企业48户,有7户参业企业通过中药饮片GMP认定,27户企业通过食品安全认证;15户企业获证生产参业食品,人参相关保健食品发展成5家企业8个批号,4家企业入选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告别企业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局面,实现了人参企业抱团发展。改变过去产品单一化、粗放化,现已开发了饮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药品五大系列500多个品种,远销港澳台、新加坡、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加工上,实现了大众化、精深化、高端化,人参工业的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培育人参专业市场,全力打造国际一流交易平台

  过去是走出去到南方卖参,现在是各地采购商要到抚松来买参,不仅降低了参农投资成本,而且还带动了地方其他产业的经济发展。经过20多年的培育,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参交易市场,人参市场各项功能完善,鲜人参年交易总量达6万余吨,干参年交易量近1万吨,年交易总额160亿元,人参价格是全国人参市场的“晴雨表”。在充分依托传统人参交易的同时,推动长白山人参特产云商城网络销售,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两个渠道一起发力。在流通上,实现了诚信化、倒逼化、网络化。

  树立品牌意识,集中打造“抚松人参”系列品牌

  1987年,抚松县的“长白山红参”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尤里卡发明博览会上,摘取了我国人参史上第一块世界金牌。但抚松人参产品杂、乱,通过多年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品牌意识,拥有了“抚松人参”、“抚松林下山参”2个地理标识证明商标,注册了参花香等63个人参类产品商标,其中,“和善堂”等18个商标荣获吉林省著名商标,人参米等3个产品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人参品牌的集群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委托第三方形式对“抚松人参”做整体策划宣传,以“抚松人参”统一品牌标识组织10户5个系列50多种人参产品抱团参加了第十六届中国农交会,以“抚松人参”作为首批入选2017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唯一代表参加第三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品牌推介,摘得“神农杯2018年度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神农杯2018年最具投资价值特色小镇”两项大奖。腾讯、搜狐、凤凰等网站发文,中国食品报等微信公众号发文转载,提高了“抚松人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品牌上,实现了统一化、专业化、市场化。

(来源:长白山日报)

野山参特色产业小镇—清河发展新机遇

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吉林省加快特色产业小镇创建实施方案》和《支持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政策》,决定在我省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小镇,发挥吉林省资源优势,集安市清河镇入选第一批(培育类-野山参)特色产业小镇名单。

所谓培育类特色产业小镇是指小镇已开工建设,形态初步显现,主导产业初具规模,重点在产业培育、破解建设资金瓶颈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以此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推动其加快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构建产业集群。

清河全镇可谓“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广布。很早勤劳智慧的清河人为了发展经济,开始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开展园参种植,人参切实提升了清河百姓的物质生活。众所周知,园参种植实际上是以山林资源消耗为发展前提的,为发展园参,大量天然林变成参地,生态破坏严重。勤劳智慧的清河人民,为建设一个富足美丽的清河,很早就意识到要过上好日子,但还要保护生态环境。从八十年代起,有远见的清河人,就开始把参籽播散到山林中,把培育的参苗移栽到山林中,这些参成为林下参,经过权威机构科学论证,十五年以上的林下参就可以称为野山参。

据统计,清河镇目前全镇拥有十年以上林下参两万余亩,加上周边乡镇,清河镇方圆五十公里范围共有林下参超过十万亩。

清河镇是长白山区野山参重要产地和交易集散地,据统计,2018年清河山参市场交易额突破28亿元。此次,野山参特色产业小镇命名,必将为清河镇快速发展提供更多政策与资金支持。

2019年清河面临发展新机遇,一期投资3亿元澳洋清河野山参交易中心暨清河山参市场异地新建项目将于9月份完工交付使用。将彻底改变老市场交易区域有限,配套服务设施不足局面,为清河野山参交易提供更加优质营商环境。

2019年清河面临发展新挑战,随着集安经济开发区清河新区建设战役全面打响,招商引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项目落地等工作推进进入“深水区”和“矛盾爆发期”,如何有效推进小镇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新的挑战。

2019年清河野山参产业必将有大发展,随着特色产业小镇命名,将有更多资金和优惠政策融入到小镇基础设施打造、特色产业升级中。

2019年相信在集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和清河镇党委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齐心努力及全体清河镇百姓支持下,清河的明天会更加美好。